2025.11.05 全球AI新闻速递

今天的AI领域展现出一场多维度的竞赛与演进。基础设施成为核心战场,谷歌将目光投向太空,计划部署轨道数据中心,而微软则在地面刷新推理速度记录。这种对算力无尽的渴求,不仅推动了AMD等芯片商业绩飙升,也迫使行业开始严肃审视能源消耗问题。应用层面,巨头们正加速“去中心化”,微软推出自研图像模型以降低对OpenAI的依赖。同时,AI正从实验走向深度融合,无论是企业级的大规模部署,还是深入日常的个人设备功能,都标志着其价值正在被重塑。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规则的碰撞,上海首例AI版权案的判决,预示着法律和商业框架的重构已迫在眉睫。


  1. 谷歌计划将AI数据中心送入太空,“捕日者计划”曝光

    谷歌正在推进一项名为“Project Suncatcher”的宏大计划,旨在将AI数据中心部署于太空轨道。该项目计划构建一个由卫星组成的分布式TPU(张量处理单元)网络,利用不间断的太阳能供电,并通过激光链路进行通信。轨道上的太阳能板效率远高于地面,能有效解决AI计算巨大的能源消耗问题。谷歌预计在2027年初发射原型卫星,并期望在2030年代中期,随着发射成本下降,太空数据中心能在经济上与地面设施竞争。

  2. 微软集成首个自研图像模型MAI-Image-1,减少对OpenAI依赖

    微软宣布,其首个自研的AI图像生成模型MAI-Image-1已正式整合进Bing Image Creator和Copilot。此举标志着微软正逐步减少对OpenAI模型的依赖,构建自己的核心AI能力。据称,MAI-Image-1在生成食物、自然风景以及具有逼真光影效果的图像方面表现突出,实现了速度与质量的良好平衡。该模型现已与OpenAI的DALL-E 3和GPT-4o并列,成为Bing图像生成服务的三大可选模型之一。

  3. 特斯拉AI芯片路线图公布:AI5将由台积电与三星共同代工

    埃隆·马斯克透露,特斯拉下一代AI芯片AI5将采用台积电和三星的双代工厂策略,以确保供应链稳定。AI5芯片的运算性能预计是当前HW4芯片的5倍,达到2000-2500 TOPS。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获得样品并进行小批量生产,大规模量产定于2027年。后续的AI6芯片也计划在2028年中期量产,性能目标再翻倍。

  4. AI成核心引擎,AMD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

    AMD公布了其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高达92.5亿美元,同比增长36%,显著超出市场预期。人工智能业务是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2%,达到43.4亿美元。AMD正在AI芯片市场积极追赶英伟达,并已与OpenAI和甲骨文等关键客户达成合作,后者将在其云服务中部署AMD Instinct系列AI芯片。

  5. OpenAI视频生成应用Sora正式登陆安卓平台

    OpenAI的文生视频应用Sora在发布iOS版本一个月后,正式登陆安卓平台,并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上线。与iOS版本相同,安卓版Sora目前仍采用邀请制,用户需要邀请码才能体验。该应用能够根据文本提示快速生成短视频,但其广泛应用也引发了关于虚假信息和版权侵权的担忧。

  6. Sora结束免费试用,OpenAI开启商业化盈利模式

    随着Sora向更广泛用户开放,其免费使用的阶段也宣告结束。OpenAI已转向盈利模式,用户在用完每日的免费生成额度后,需付费购买更多额度。此举反映了AI视频生成高昂的计算成本,以及OpenAI将实验性产品转变为可持续商业业务的战略。这一转变意味着创作者需要重新评估其内容创作的成本与频率。

  7. 上海宣判首例AI大模型著作权侵权案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近日对上海首例人工智能大模型著作权侵权案作出一审宣判。法院裁定,被告公司利用AI大模型生成的图片,侵犯了原告公司所拥有的《斗破苍穹》系列动漫中“美杜莎”角色形象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此案的判决为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和侵权界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司法实践参考,具有里程碑意义。

  8. AI购物助手引争议,Perplexity称遭亚马逊“霸凌”

    AI搜索公司Perplexity与亚马逊就其AI浏览器Comet的购物功能爆发冲突。亚马逊发出法律警告,要求Comet停止代表用户进行网购。Perplexity认为其AI助手在用户授权下操作,应享有与用户同等的权限。而亚马逊坚持第三方服务需明确身份。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自主AI代理是否应遵守为人类用户设计的平台规则,以及其对现有电商广告和推荐模式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9. 微软Azure创下每秒110万Token的推理速度新纪录

    微软宣布,其Azure ND GB300 v6虚拟机在使用Meta的Llama2 70B模型进行推理时,达到了每秒110万个Token的惊人速度,创下新的行业纪录。这一性能突破得益于NVIDIA最新的Blackwell Ultra GPU,特别是GB300 NVL72系统。这一里程碑展示了AI基础设施在处理大规模语言模型方面的能力跃升,为更高效、更复杂的AI应用铺平了道路。

  10. 22岁学生用AI辅导4万学生备考,获赵长鹏投资

    一款名为VideoTutor的AI解题应用迅速走红,它能将学生拍摄的数学题在数十秒内生成带有动画和步骤拆解的讲解视频。该产品由一名22岁的学生开发,上线20天内注册用户即超3万人。近期,VideoTutor获得了由赵长鹏旗下YZi Labs领投的超1100万美元融资,展现了AI在个性化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商业价值。

  11. 大型IT服务商加速拥抱AI,赋能企业运营

    Cognizant和Infosys等全球IT服务巨头正大规模部署AI平台以改造企业IT运营。Cognizant将向其35万名员工全面推广使用Anthropic的Claude系列模型,以加速软件开发和业务流程自动化。同时,Infosys也推出了名为Topaz Fabric的模块化AI堆栈,利用AI代理和模型重塑IT服务,旨在实现“AI代理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新模式。

  12. 苹果AirPods将变身“翻译机”,实时翻译功能下月登陆欧盟

    苹果宣布,由AI驱动的“实时翻译”功能将于12月在欧盟地区率先登陆AirPods耳机。该功能支持英、法、中、日、韩等多种语言间的实时语音互译,并能智能调节音量,让翻译内容更清晰。这标志着苹果正将强大的AI能力无缝集成到其核心可穿戴设备生态中,提升用户跨语言沟通体验。

  13. 科技巨头扎堆布局,AI眼镜或成智能手机替代品

    谷歌、苹果、Meta等科技巨头正在加速AI眼镜的研发布局。行业普遍认为,AI眼镜正沿着两条路径发展:一是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增强现实和信息交互能力;二是逐步演变为独立的计算设备,最终可能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这一趋势预示着人机交互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14. 沈南鹏等投资巨头对话:AI驱动的能源变革与数据中心投资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TPG、博枫、麦格理等全球顶级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展开对话。他们一致认为,AI的爆发式增长正急剧推高全球能源需求,直接驱动了数据中心建设的热潮。讨论焦点集中在如何解决数据中心的能源供应问题,以及新能源投资的必要性,甚至包括核能的未来角色。投资者普遍认为,当前的数据中心建设是为未来数字经济铺设基础设施,并非泡沫。


今天的消息看似零散,实则串联起了一条清晰的脉络:AI正在从“模型竞赛”的云端,重重地落回“基础设施和工程化”的地面。Google把数据中心搬上太空,看似天马行空,本质上和微软刷新推理速度、投资者激辩能源问题一样,都是在为AI这个吞电巨兽寻找物理世界的出路。算力不再是唯一的瓶颈,能源和成本才是。

微软自研图像模型,标志着巨头们开始从依赖单一供应商转向构建可控的、垂直整合的技术栈,这是典型的产业成熟信号,核心是风险和成本控制。与此同时,Perplexity和亚马逊的摩擦、上海的版权第一案,预示着AI自主代理与现有商业规则和法律体系的碰撞已经开始。这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权力、利益和规则的再分配。喧嚣过后,真正的壁垒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