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全球AI新闻速递

今日全球AI动态呈现出从底层技术向垂直应用全面渗透的清晰趋势。AI不再仅仅是模型能力的竞赛,而是深入具体行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尖兵”。从赋能生物科技原料创新、重塑外贸流程,到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加速,AI正在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同时,AI安全与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专用安全模型的推出标志着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迈向责任发展。消费电子领域,AI功能正从“炫技”走向实用,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1. 哈啰出行前COO创业外贸垂类AI Agent,获金沙江创投数千万元投资

    国内首家外贸垂直领域的AI Agent公司“百型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金沙江创投领投。该公司旨在解决中国出海企业的获客难题,其核心产品“AI外贸员”能够实现从市场分析、客户挖掘到精准触达和跟进转化的全链路自主运行。企业仅需设定预算和目标市场,AI Agent便可交付高意向度的询盘甚至成交订单,极大地提升了外贸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2. Momenta被曝正筹备新一轮融资,估值可达60亿美元,并与奔驰达成深度合作

    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千里科技)正筹备新一轮融资,估值或达60亿美元。同时,公司与汽车巨头合作日益紧密,奔驰已确认将入股并采用其技术用于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全新电动CLA车型,提供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此外,宝马也已签约,计划在其新一代电动车型中应用Momenta的技术。这标志着Momenta的“飞轮”数据驱动方案在量产落地上获得了顶级车企的持续认可。

  3. 华为车BU CEO靳玉志:L3级自动驾驶将在2027年规模放量

    华为车BU CEO靳玉志预测,2027年将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届时,随着高速与城区NCA(智驾领航辅助)功能的普及,L3级自动驾驶将实现规模化应用,而城区L4级自动驾驶也将进入商用阶段。他认为,Robotaxi与干线物流的逐步落地,将全面开启载人与载物的无人化新时代,重塑交通出行的效率与体验。

  4. 马斯克:特斯拉正全力推进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近日表示,公司正全力以赴推进“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他重申,Optimus最终将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其价值可能占据公司总价值的约80%。特斯拉的目标是让Optimus具备极高的灵活性,甚至能完成“穿针引线”等精细操作,显示出其对通用型机器人商业化前景的巨大信心。

  5. AI加速生物活性原料创新,「未名拾光」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

    合成生物技术公司「未名拾光」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该公司利用AI技术平台加速生物活性原料的研发与生产,主要聚焦于植物愈伤组织和生物活性蛋白。通过其独特的CRDMO模式(合同研发、设计与制造),未名拾光与欧莱雅、宝洁、珀莱雅等知名品牌合作,共同开发创新的美妆、医疗及食品原料,实现了AI技术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6. 古尔曼:苹果版“ChatGPT”内部测试中,暂无面向公众发布计划

    据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透露,苹果正在内部测试一款代号为“Veritas”的类ChatGPT应用。该应用主要用于验证和提升下一代Siri技术,目前并无向消费者公开发布的计划。这款内部工具不仅能进行对话式查询,还能执行编辑照片、检索用户个人数据等更复杂的任务,显示出苹果在构建更强大的端侧与云端协同AI能力方面的谨慎布局。

  7. 阿里云推出通义千问首款专为安全防护设计的护栏模型 Qwen3Guard

    阿里云通义团队发布了Qwen家族首款安全防护专用模型Qwen3Guard。该模型基于Qwen3架构,并针对安全分类任务进行了深度优化,能够高效识别潜在风险内容并进行细粒度分类。它提供了生成式和流式检测两大版本,支持离线数据过滤和实时内容检测,覆盖119种语言,为大模型应用的安全落地提供了关键的基础设施。

  8. 德国街头现“AI 停车侦探”:1 小时查 1500 辆车,效率是人工 7 倍

    德国海德堡市开始使用名为“城市扫描仪”的AI系统来侦测违章停车。该系统集成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每小时可核查约1500辆车,执法效率是人工的7倍。系统通过AI自动识别车牌并与数据库比对,判断车辆是否合法停放。虽然此举大幅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但也引发了关于数据隐私和高昂部署成本的讨论。

  9. OPPO、realme等手机厂商持续加码端侧AI功能

    国产手机厂商正加速将AI功能集成到操作系统中。OPPO即将在ColorOS 16中推出“AI人声增强”录音功能和“块编辑”便签,并强化AI写作能力。realme则宣布为GT5、GT Neo5等系列机型追加版本更新,新增“AI最佳表情”等实用功能。这表明,端侧AI正从概念走向普及,成为提升用户日常使用体验的重要差异化竞争点。

  10.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未来18个月将完成Robotaxi全产业链布局

    千里科技(Momenta)董事长印奇公布了其雄心勃勃的Robotaxi商业化路线图。公司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包括发布L4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与吉利合作研发专用硬件载体,并与出行服务商合作,在全球10个城市落地运营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在单一城市部署超过1000台Robotaxi车辆的目标。


今天的消息很有意思,串起来看,能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AI正在从“天上”落到“地上”

前几年大家都在卷模型参数、卷榜单,那是空军的对决。现在,战火已经烧到了地面,进入了“陆军”的阵地战。你看,外贸AI Agent、生物合成AI平台,这些都不是通用聊天机器人能干的活,它们是带着行业Know-how、能直接切入业务流程、创造现金流的“垂直兵种”。这才是AI商业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自动驾驶领域也是如此。华为喊出2027年L3放量,Momenta直接给出18个月的Robotaxi部署计划,这背后不是单纯的技术突破,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成熟,包括硬件成本、数据闭环和法规准入。资本的流向也印证了这一点,钱正从通用大模型流向有清晰商业场景和量产订单的头部玩家。

另外,阿里云的Qwen3Guard值得关注。当所有人都往前冲的时候,有人开始修路、建护栏了。这说明行业正在从早期的草莽阶段,进入需要考虑安全、合规和风险控制的成熟期。没有安全护栏的AI,跑得越快,摔得越惨

总的来说,喧嚣过后,价值回归。真正的壁垒不在于模型本身,而在于你用模型解决了多深、多复杂的行业问题,以及你构建了多稳固的商业生态。大浪淘沙,现在考验的是“最后一公里”的落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