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7 全球AI新闻速递

今日全球AI领域呈现出从硬件底层到上层应用的全方位加速态势。硬件层面,中国AI芯片正迎来“去英伟达化”的关键时刻,而高通则强力布局端侧AI,意图开辟新战场。软件与平台层面,腾讯开源3D生成模型,GitHub将AI助手嵌入命令行,Perplexity开放搜索API,显示出AI正从“对话框”形态加速融入生产力工具。同时,OpenAI CEO对AGI的乐观预测与苹果为Siri迭代而开发的内部工具,预示着行业巨头们正在为下一代智能交互的到来进行深度布局。


  1. 阿里PPU、百度昆仑芯,中国AI迎「华为时刻」

    中国AI芯片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去英伟达化”变革。以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巨头为首的本土厂商,正通过自研芯片加速追赶并蚕食英伟达的市场份额。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挑战英伟达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并推动AI算力基础设施的国产化。随着国产AI芯片在性能与成本上取得突破,中国AI产业正从单纯的算力消费者,转变为具备自主能力的生态构建者。

  2. 高通发布多款骁龙芯片,支持智能体助手是最大卖点

    在高通骁龙峰会2025上,新发布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和骁龙X2 Elite等芯片,将端侧AI能力作为核心卖点。新平台支持个性化的智能体AI助手,能通过持续的终端侧学习和实时感知,深度理解用户并实现跨应用的主动推荐与情境提示。高通CEO安蒙认为,未来将是以智能体AI为核心的时代,智能终端将共同为用户打造高度个性化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3. 腾讯混元3D开源+2:瞄准游戏建模、3D打印

    腾讯混元3D生成模型家族新增并开源了混元3D-Omni混元3D-Part两大模型。前者是一个支持文本、图片等多模态输入、可精细控制物体几何结构与姿态的3D生成框架;后者则实现了灵活可控的部件级拆分和生成。这两款模型的全面开源将助力学术研究和工业部署,尤其是在游戏建模、3D打印等领域,有望显著降低3D内容创作的门槛。

  4. OpenAI CEO 萨姆・奥尔特曼:2030 年前通用人工智能将来,未来 AI 接管人类 40% 工作

    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预测,远比人类聪明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将在2030年前到来。他认为,未来AI可能接管经济社会中30-40%的工作,因此掌握“如何学习”这一元技能至关重要。尽管奥尔特曼承认AGI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但他整体上保持乐观,相信通过为AGI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其最终不会毁灭人类。

  5. GitHub 发布 Copilot CLI 公开预览版,用于基于终端的编码

    GitHub推出了Copilot CLI的公开预览版,将AI编码助手直接集成到开发者的命令行终端中。此举旨在减少开发者在不同工具间切换的上下文开销,使其能通过自然语言命令与代码库、问题和拉取请求进行交互。新工具不仅提供代码建议,还具备计划、编辑和调试代码的代理功能,进一步将AI深度嵌入到核心开发工作流中。

  6. 提升 Siri AI 智能的“磨刀石”,消息称苹果已开发内部版类 ChatGPT 应用

    据报道,为加速下一代Siri的研发,苹果已开发并启用了一款类似ChatGPT的内部应用。该工具并非面向公众的产品,而是作为内部测试平台,用于高效评估开发中的新版Siri技术,并收集交互反馈。这表明苹果正在积极追赶生成式AI的浪潮,通过内部“吃自己的狗粮”的方式,严谨地推进其核心AI助手的智能化升级。

  7. Perplexity推出搜索API

    AI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宣布推出其搜索API,向开发者开放其服务底层基础设施和一个覆盖数百亿网页的索引。该公司声称,其API在质量和延迟方面优于竞争对手,且成本更低。同时发布的Search SDK能帮助开发者在一小时内构建出产品原型,此举旨在吸引更多开发者在其生态上构建应用,挑战传统的搜索模式。

  8. ChatGPT的新后台Agent“非常有用”

    OpenAI为ChatGPT Pro用户推出了一项名为**“ChatGPT Pulse”的新功能。该功能在后台运行,能根据用户的聊天历史和连接的应用程序信息,以信息流(Feed)的形式主动提供更新和摘要。这标志着ChatGPT正从一个被动响应的问答工具,向一个能够主动感知用户需求、持续提供价值的智能代理**演进。

  9. AI时代,新电力如何催生产业链式反应|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

    在36氪产业未来大会的讨论中,与会者认为AI在制造业的价值远超降本增效,它正在重构生产关系。AI的应用将推动制造业从“经验制造”走向“数据制造”,并促进供应链更紧密的协同。专家指出,建立标准化的工业AI大平台,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对于释放AI在制造业的潜力至关重要。尽管具身智能尚处早期,但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场景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应用和发展土壤。

  10. 六部门: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 “算法券”,降低 AI 企业治数用数成本

    中国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提出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的措施。其中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和“算法券”,以实质性补贴的方式降低AI企业在数据治理和模型使用方面的成本。此举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为中小AI企业创新提供更低门槛的资源支持,加速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和AI技术的落地应用。


点评

今天的几条新闻串联起来,描绘了一幅清晰的产业图景:算力的争夺正在从云端向边缘、从中心向分布式迁移。

国内厂商挑战英伟达,高通强攻端侧AI,这背后不是简单的芯片替代,而是关于未来智能计算范式的路线之争。究竟是依赖超级数据中心的“大力出奇迹”,还是让智能无缝渗透到每个终端设备里?目前看,两者会长期并存,但端侧智能的想象空间和对用户隐私的尊重,使其具备了后发优势,这也是高通和苹果暗中角力的核心。

与此同时,上层应用的“工具化”和“基础设施化”趋势愈发明显。GitHub的Copilot CLI、Perplexity的API、腾讯的3D模型开源,都在说明一件事:AI正在告别“玩具”阶段,成为工程师和创造者手中的“水电煤”。这种底层能力的开放,会极大催化新的应用物种诞生。

至于奥尔特曼对AGI的预测,听听就好。关键不是那个时间点,而是要看到,迭代速度正在指数级加快。今天我们讨论的40%工作替代,也许五年后回头看会觉得过于保守。对从业者而言,唯一的护城河,就是持续学习和适应这种变化本身的能力。苹果的“慢”和内部工具的打磨,恰恰是对这种长期主义的最好诠释——喧嚣过后,最终比拼的还是工程能力和产品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