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全球AI新闻速递
今日全球AI动态呈现出从云端走向现实的清晰趋势。硬件成为新的角力场,OpenAI与Meta纷纷布局端侧设备,而华为则以庞大的算力集群和生态投入巩固其基础设施地位。应用层面,AI正深刻改变医疗和监管领域,中国成功实现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同时AI也被用于设计病毒和监管外卖后厨,凸显了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此外,OpenMind开源的机器人系统预示着跨平台机器人协作的新可能。这一切都伴随着对数据隐私的新一轮探讨,如领英更新政策,默认使用用户数据训练AI,再次将数据、模型与用户权益置于聚光灯下。
中国在**脑机接口(BCI)**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南开大学团队主导的我国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成功帮助一名偏瘫患者恢复了部分运动功能。该技术通过颈部血管进行微创植入以采集脑电信号,经过约三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已能实现自主行走。目前该技术已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并被纳入科技部伦理指引。同时,我国首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已获批,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标志着该领域的规范化和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美国研究团队利用名为“埃沃”(Evo)的生成式AI系统,成功设计出能够摧毁细菌的功能性病毒,实现了全球首个完整基因组的生成式设计。该AI系统通过学习生物学信息,生成全新的病毒遗传密码,并成功创造出16种能够自我复制并杀灭大肠杆菌的病毒。这项技术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方面潜力巨大,但其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也引发了专家的担忧,呼吁对该技术的后续研究采取极其谨慎的态度。
OpenMind 开源全球首个“AI 原生”机器人系统 OM1 Beta,原生支持宇树 G1 / Go2 等产品
OpenMind公司发布并开源了全球首个“AI原生”机器人操作系统OM1 Beta。该系统致力于打破硬件壁垒,为四足、双足、人形等不同形态的机器人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实现感知、推理与行动的标准化。OM1系统采用MIT协议,支持接入OpenAI、Gemini等多种大模型,并已原生支持宇树G1、优必选等主流机器人产品。其“硬件中立”的设计理念和对仿真环境的支持,将大幅降低机器人应用的开发成本与风险。
华泰证券:看好未来2年中国硬件生产商在AI基础设施、机器人、AI端侧新品带动下景气度向上
据报道,OpenAI正与供应商洽谈制造多款AI硬件产品,包括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及眼镜等,立讯、歌尔等国内产业链公司均有接触。华泰证券分析认为,硬件是OpenAI实现其“核心AI订阅+开源端侧生态”战略的关键环节。鉴于中国供应商在全球生产资源中的核心地位,预计未来两年,在AI基础设施、机器人和AI端侧新品的驱动下,中国硬件制造商的景气度将持续向上。
华为在其最新发布会中公布了多款AI算力新品。其中,计划于2026年第四季度上市的Atlas 950超节点备受关注,该系统支持高达8192张昇腾950DT卡的集群规模,采用全光互联技术,旨在构建超大规模算力集群以支持万亿级模型训练。同时,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宣布,未来5年计划每年投入150亿人民币用于生态发展,并提供1500P的开源社区算力,以巩固其鲲鹏昇腾算力底座。
微软旗下领英更新隐私政策:11 月 3 日起默认使用会员数据训练 AI 模型
微软旗下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更新了隐私政策,宣布将从2025年11月3日起,默认使用会员的公开数据来训练和改进其生成式AI模型。用户需要手动进入隐私设置选择“退出”(opt-out),才能阻止平台使用其数据。此举再次引发了关于AI发展与用户数据隐私边界的广泛讨论。新政策还扩大了与微软共享用于广告服务的数据类型,并明确了对深度伪造内容等违规行为的处理规则。
古尔曼:Meta 将于 2027 年推出双屏智能眼镜,以及真 AR 眼镜
据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透露,Meta正加速其在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计划在2027年推出一款配备双显示屏的智能眼镜,并同步推出真正的全息AR眼镜。此外,为Meta提供AR/VR设备复合材料的供应商达瑞电子也表示,与Meta的各项目合作正有序推进,有望成为公司明年的新增长点。这表明Meta正持续投入重金,以期在下一代计算平台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口袋 AI 设备 Rabbit R1 迎 Rabbit OS 2 更新:新增支持第三方 App、全新堆栈式卡片界面
备受关注的AI硬件初创公司Rabbit为其口袋设备R1推出了Rabbit OS 2.0系统更新。新版本引入了全新的堆栈式卡片界面,并增加了“创作”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官方网站下载第三方App,甚至创建自己的App并分享。此次更新旨在扩展R1的功能生态,回应早期用户对于其应用场景有限的批评,是其在AI硬件端侧竞争中完善产品体验的重要一步。
AI伴侣应用正在成为部分年轻人的情感寄托。用户可以通过AI聊天应用,根据自己的偏好“定制”虚拟伴侣的性格、身份和背景,体验高度理想化的恋爱关系。这些AI应用能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满足用户对完美关系的部分幻想。然而,文章也指出,当前AI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仍存在局限,容易出现“出戏”时刻,并且过度沉迷可能导致与现实社交脱节,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互动。
温州乐清推出全国首个外卖后厨“AI 智能评价处置”系统,同步引入“骑手随手拍”举报机制
浙江温州乐清市创新性地将AI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推出了全国首个外卖后厨“AI智能评价处置”系统。该系统通过AI自动分析后厨监控视频,依据21项指标识别违规行为,准确率超过95%。结合“骑手随手拍”的社会监督机制,该系统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自上线以来,高风险的“红码”商家数量下降了超过80%,展现了AI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潜力。
点评
今天的几条新闻串起来看,很有意思,清晰地勾勒出了AI产业的演进路线图:从云端算力竞赛走向终端硬件的场景落地。
华为砸重金搞生态、推超算节点,这是典型的“军备竞赛”打法,意图很明确——构筑算力护城河,为上层应用提供黑土地。这套玩法我们很熟悉,是平台型公司的标准路径。
但更有趣的变量来自端侧。OpenAI不再满足于只做API供应商,开始亲自下场做硬件;Meta的AR眼镜路线图也愈发清晰。这说明大家已经意识到,纯粹的模型优势是短暂的,真正的壁垒在于“模型+硬件+场景”的闭环体验。谁能率先定义出AI原生的交互范式,谁就能掌握下一代平台的入口。Rabbit R1的挣扎和迭代,恰恰说明了这条路不好走,用户要的不是一个技术Demo,而是一个能无缝融入生活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两条应用新闻形成了鲜明对比:脑机接口让瘫痪病人重新行走,这是技术向善的极致体现;而AI设计病毒则揭示了潘多拉魔盒的另一面。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其加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建立伦理和安全框架的速度。这不再是哲学讨论,而是迫在眉睫的工程问题。
最后,LinkedIn的“默认同意”策略,不过是再次提醒我们一个朴素的商业逻辑:免费的午餐,往往需要你用数据来买单。在AI时代,数据的价值被指数级放大,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隐私博弈,将是未来十年永恒的议题。总而言之,战火已经从模型参数量,蔓延到了每一个物理终端和真实场景,这才是真正激动人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