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 全球AI新闻速递
今日全球AI动态呈现出两大核心趋势:场景落地与生态构建。在应用层面,从华为智驾突破50亿公里里程碑,到德国开发的千种疾病风险预测AI,再到小马智行在新加坡部署自动驾驶服务,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关键行业。在生态层面,美的与华为的战略联手,以及小米汽车生态配件的拓展,均显示出巨头们正加速构建以AI为核心、跨设备协同的闭环生态系统。同时,百度高达90%的AI岗位校招占比,也预示着AI应用落地的“军备竞赛”已延伸至人才源头。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发新型 AI 工具,可预测超 1000 种疾病风险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基于生成式AI的全新工具,能够预测个人超过1000种疾病的潜在风险,并可提前十年预警健康变化。该模型利用英国和丹麦两个大型医疗数据库中超过230万份匿名患者记录进行训练,通过分析病史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可同时预测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长期发展轨迹。这项技术有望在个性化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预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截至2025年9月20日,华为乾崑智驾的累计辅助驾驶里程已正式突破50亿公里。这一里程碑式的数据凸显了其在真实路况下的广泛应用和数据积累。华为乾崑智驾ADS 4系统背后拥有高达45EFLOPS的云端AI算力和超过10亿公里的高质量训练数据作为支撑,为其算法的持续迭代和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美的集团与华为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在AIGC、ICT基础设施、云业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星闪技术和开源鸿蒙生态的建设。合作的核心是打造智能家电家居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全系设备互联实现跨品牌协同。此外,合作还涉及“人车家”互联、数字能源、医疗影像设备数智化等领域,并成立专项工作组研究AI在智能家居与制造中的前沿应用。
百度2026届校园招聘已启动,共发布超过200种与AI相关的职位,覆盖算力、模型、应用等全栈技术方向。据悉,本届校招计划发放4000份录用通知,其中AI相关岗位的占比超过90%,显示出百度正全力投入并加码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和人才储备。
IBM 发布轻量级视觉语言 AI 模型 Granite-Docling-258M:用于文件转换、支持中文
IBM推出了一款参数量仅为2.58亿的小型视觉语言模型Granite-Docling-258M。该模型专注于端到端文件转换场景,能够高效处理文档中的版面、表格、公式、列表等复杂结构,准确性优于传统OCR软件。其核心技术DocTags是一种通用文件结构标记语言,能精确描述页面元素关系。目前该模型已支持中文、日语等多种语言。
小马智行与新加坡最大交通运营服务商康福德高合作,在当地部署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宣布与新加坡最大的交通服务商康福德高(ComfortDelGro)合作,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双方将率先在榜鹅地区部署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旨在补充现有公共交通运力,并缓解夜间司机短缺等问题。此举与新加坡政府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融入全国公共交通系统的战略规划高度契合。
小米汽车 SU7 系列新增支持 4K 云台摄像头、AI 空间交互传感器等生态件
小米汽车为其SU7系列车型拓展了新的生态硬件支持,包括4K云台摄像头、磁吸物理按键以及AI空间交互传感器等。新增的AI传感器可通过手势与小米的“超级任务”功能联动,提升车内交互的智能化水平。这一系列更新旨在通过软硬件结合,丰富车内智能座舱的应用场景,强化其“人车家”生态的联动体验。
荣耀公司宣布其端侧AI智能体YOYO现已具备自进化能力。该智能体集成了多模态AI感知、情境记忆以及基于屏幕理解的跨应用执行能力。通过将数据、算法与用户场景深度结合,YOYO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主动的智能服务。
xAI 被曝寻求 100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 2000 亿美元,马斯克否认
有市场传闻称,埃隆·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正在寻求一轮高达100亿美元的新融资,此轮融资可能使其估值达到2000亿美元。然而,马斯克本人迅速在X平台对此消息予以否认,称其为“假新闻”,并表示xAI目前没有进行任何融资活动。
AI在特定应用领域的成熟度正在提升。一方面,以HeyGen、Synthesia为代表的AI视频翻译工具,已经能够实现自动转录、翻译、语音克隆甚至口型同步,极大地降低了内容全球化的门槛。另一方面,如Lollipop.ai等AI伴侣聊天应用也日益流行,它们提供自然对话、语音消息和角色扮演等功能,满足了用户在情感交互和娱乐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展现了AI在垂直娱乐赛道的发展潜力。
今天的几条新闻串起来看,很有意思。大家都在谈大模型,但真正的战场已经悄然转移。
华为的50亿公里智驾数据,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用真金白银和海量用户喂出来的场景数据壁垒。这种壁垒一旦形成,后来者用再大的模型、再强的算力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AI的下半场,竞争的核心不是参数规模,而是高质量、闭环的行业数据。
再看美的和华为的合作,这不是简单的业务联动,而是生态和标准的结盟。当所有设备都运行在鸿蒙之上,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全部打通,这背后产生的统一数据湖才是真正的金矿。未来,AI服务将不再是单个设备的“智能”,而是整个空间环境的“智慧”。小米在汽车上做生态配件也是同样的逻辑,抢占的是用户场景和数据入口。
最后看人才。百度校招90%是AI岗,这说明行业已经从“研究AI”全面转向“用AI做事”。市场缺的不再是写论文的科学家,而是能把算法变成产品、把代码变成商业价值的工程和产品化人才。IBM那个小而美的文档模型就是个好例子,解决具体问题,创造直接价值,这比空谈AGI要务实得多。
总而言之,浮夸的宏大叙事正在退潮,产业开始回归商业本质:数据、场景、生态。谁能在这三点上形成闭环,谁就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真正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