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04 过去4小时全球AI发生了什么?

  1. OpenAI 发布专为编程优化的 GPT-5-Codex 模型-宝玉

    OpenAI 正式推出 GPT-5-Codex,这是基于 GPT-5 进一步强化的编程优化模型。该模型在真实项目数据上进行训练,旨在提升软件开发效率,能够从零开始构建工程、添加功能、编写测试、调试及进行大规模代码重构。GPT-5-Codex 显著提升了代码审查能力,能够在软件上线前识别关键漏洞。目前,该模型已全面上线,成为云端任务和代码审查的默认选择,并可通过 Codex CLI 和 IDE 扩展在本地使用。

  2. 微软加入世界核能协会,押注核能为 AI 时代供电-Peter H. Diamandis, MD

    微软成为首家加入世界核能协会的科技巨头,此举表明其正将赌注压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聚变能上,以满足未来 AI 数据中心对巨大能源需求。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微软认为核能是为 AI 时代提供持续、清洁动力的关键解决方案,这标志着科技巨头在能源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3. 关于 Agentic AI:小模型应作为大模型的工具而非未来-宝玉

    有观点指出,小模型并非 Agentic AI 的未来,更适合作为 Agent 的工具。当前 Agent 的主要挑战在于智能不足而非成本过高,这导致任务执行效率低下并浪费 Token。尽管小模型在特定环境和任务中通过强化学习可能表现出色,但这不代表其在复杂真实任务中的通用能力。Agent 的核心在于理解用户需求、规划并调用合适工具,而这正是大模型尚待完善之处,小模型在 Agentic 能力提升上存在局限。

  4. Hugging Face 宣布启动 Transformers v5 开发-clem 🤗

    Hugging Face 团队正式启动了 Transformers v5 的开发进程。新版本被定位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预计将在性能、功能和用户体验方面带来显著提升。Transformers 库是机器学习领域广泛使用的工具,尤其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任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新版本的推出将备受社区关注,预示着未来 AI 开发工具生态的进一步完善。

  5. Hugging Papers 推出用于 3D 空间智能的 SpatialVID 视频数据集-clem 🤗

    Hugging Papers 引入了一个名为 SpatialVID 的全新大规模视频数据集,旨在推动 3D 空间智能领域的发展。该数据集对于训练下一代能够理解和推理三维空间信息的模型至关重要,将为机器人、自动驾驶和增强现实等应用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助力更先进的 AI 模型实现突破,提升机器对真实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

  6. 个人在服务器上部署基于 OpenMemory 的 AI 助手-向阳乔木

    一位用户分享了在服务器上成功部署个人 AI 助手 MCP (My Personal AI) 的经验。该系统基于 OpenMemory,利用 BAAI/bge-m3 进行嵌入,并采用 Deepseek V3 Chat 作为大型语言模型。此部署旨在让 AI 记住用户的偏好和信息,从而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对话体验,并有望发展成为更优秀的 AI 私人助理,使用户能更好地掌控个人数据。

  7. ComfyUI 推出官方云服务,简化 AI 图像生成体验-歸藏(guizang.ai)

    ComfyUI 正式上线其官方云服务,旨在降低用户使用 AI 图像生成工具的门槛。通过云服务,用户无需担心个人电脑性能不足或复杂的插件安装和依赖配置问题,只需注册账号即可通过浏览器轻松使用 ComfyUI 的各项功能。这使得更多的创作者和开发者能够便捷地利用 ComfyUI 进行 AI 图像的创作和实验,进一步民主化了 AI 艺术生成。

  8. a16z 声称湾区 80% 初创公司使用中国开源模型-clem 🤗

    据 a16z 几周前的一项说法,80% 的湾区初创公司正在基于中国的开源模型进行开发。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在开源 AI 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高质量的开源模型正被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和企业广泛采纳,尤其是在技术前沿的硅谷地区,这反映了国际 AI 供应链和技术生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中国 AI 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9.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 ACT 实验室实现机器人动态控制-Emad

    来自深圳南方科技大学 (SUSTech) ACT 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机器人动态控制领域取得了进展。具体细节虽未完全披露,但动态控制能力是机器人实现复杂运动、适应不确定环境的关键技术。这项研究的成果可能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先进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普及,提升机器人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10. Gary Marcus 回应纽约时报对 AI 的“魔幻思维”-Gary Marcus

    知名 AI 研究者 Gary Marcus 转发了一篇针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Thomas Friedman 关于 AI **“魔幻思维”**的评论。Thomas Friedman 在其文章中对 AI 的能力和影响可能存在过度乐观或不切实际的看法。Gary Marcus 及其引用的评论可能旨在指出当前 AI 技术的一些局限性,并呼吁对 AI 的发展和应用保持更加理性、批判性的态度,避免过度炒作和不切实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