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16 过去4小时全球AI发生了什么?

  1. MIT AlterEgo项目展示“心灵感应”式人机交互技术-宝玉

    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孵化的AlterEgo项目,近期展示了一种非侵入式的可穿戴外周神经接口,旨在实现“心灵感应”式的沟通。该设备通过捕捉用户内部默念词语时面部和声带肌肉产生的微弱神经信号,将其转化为文本或语音。它支持无声交流、实时笔记捕捉和多语言翻译,并通过骨传导技术提供音频反馈。AlterEgo项目于2018年启动,并于2025年初分拆为一家营利性公司,其主要目标包括为语言障碍患者提供沟通辅助,并有望将AI和计算无缝融入日常生活。

  2. Anthropic回应Claude模型“降智”质疑,归咎于两个Bug-宝玉

    近期,Anthropic的Claude模型,特别是Claude Code,被用户广泛质疑出现**“降智”现象**,甚至有传言称其性能下降并被悄悄降级为Claude 3.5 Sonnet或Haiku模型。Anthropic对此发布声明,承认是由于两个已修复的Bug导致部分回答质量下降,并强调公司从未刻意降低模型质量。此次事件引发了用户对AI模型在面对GPT-5和Codex等竞争压力下,其性能稳定性及是否存在“悄悄降级”行为的广泛担忧。

  3. 《经济学人》:将AI视为“普通技术”更利于政策制定-宝玉

    《经济学人》援引普林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家的一篇论文指出,将人工智能(AI)视为一项**“普通技术”而非史无前例的智能,将催生更明智的政策。论文认为,AI的普及速度将慢于创新速度,类似于工厂电气化,需要企业和个人调整工作流程。AI对就业的影响将是渐进的,未来工作更多涉及配置、监控和控制AI系统**。作者们批评当前对AI模型“对齐”的过度强调,并建议将防范AI滥用的重点放在加强网络安全和生物安全等下游环节,提出告密者保护、强制披露和事件报告等政策建议,强调应从过去技术革命的经验中汲取教训来应对AI。